不同位置生暗瘡例如額頭、面頰、鼻尖、下巴都意味著不同健康問題,如壓力大、消化不良、宮寒等等。我們請來了中醫師李文昭逐一講解 常見暗瘡位置,女士想對付暗瘡,不妨根據暗瘡位置及其成因著手,改善日常習慣,再加上中醫師的簡易食療,輕鬆還原無瑕美肌。↓↓↓ 點擊看暗瘡位置反映身體狀況 ↓↓↓ 勤做清潔保濕,但暗瘡問題不見好轉,暗瘡仍在臉部反覆發作。中醫認為「有諸內形諸外」,即當身體內部出現問題,必然會反映於外部。想改善暗瘡問題,可先從痘痘位置剖析病因,再從根源祛痘。《素問·刺熱篇》中指出:「左頰候肝,右頰候肺,額侯心,胲候腎,鼻候脾。」原來,暗瘡位置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。 中醫師逐一講解 1. 額頭暗瘡 — 反映心臟問題 額侯心,心主神明,額頭生暗瘡,多因精神心理壓力大、精緒緊張、睡眠品質欠佳等因素引起心火亢盛,治療以清心安神為主。中醫治療小貼士: 百合蓮子茶。做法:百合10g,蓮子3粒,紅棗3粒,桂圓5粒,以熱水沖焗15分鐘即成 。 洋甘菊茶。做法:洋甘菊10g,以熱水沖焗15分鐘即成 。 戒進含咖啡因食物或酒精,以免影響睡眠質量。 不捱夜,養成有規律的作息。 睡前2小時避免用神,嘗試平靜情緒及打造舒適安穩的睡眠環境,例如以暖水泡腳或浸浴,將燈光調暗,配合有助放鬆精神,鬆弛神經的音樂和精油,如薰衣草精油。 2. 鼻部暗瘡 — 反映脾胃、消化系統問題 鼻候脾,脾主運化,脾和胃相表裡,當飲食不節或過食辛辣油膩食物,會導致消化不良、生濕生熱,若結於腸內不能下達,就會於鼻頭形成暗瘡。因為腸胃濕熱,胃火亢盛,鼻子生痘痘或伴有便秘問題,治療宜清熱利濕通腑。中醫治療小貼士: 飲食要清淡,烹調方法以清蒸或水煮為主,並遵循「三低一高」為原則,即低油(脂肪)、低鹽(鈉)、低糖和高纖。戒食辛辣油膩之品。 可多進食香蕉、蜂蜜、火麻仁、火龍果、蘆薈,南瓜,番薯等潤腸通便食物,有助泄熱通腑,調理腸胃。 3. 左頰暗瘡 — 反映肝臟問題 左頰候肝,肝主疏泄,負責全身氣、血、津液的疏通和宣泄,其功能可概括為調暢氣機,情志及促進脾胃消化功能三個方面。另外,中醫亦有「肝喜條達而惡抑鬱」,「怒傷肝」等說法。左頰暗瘡可因心情不佳或惱怒傷肝所致,治療宜疏肝解鬱。中醫治療小貼士: 睡養肝覺:肝膽互為表裡,經脈氣血於子時(23:00~01:00)循行流注於膽經,丑時(01:00~03:00)流注於肝經,於晚上11時前就寢,有助肝膽排毒。 疏肝花茶:以玫瑰花、菊花、洋甘菊或金盞花等泡茶飲用均能疏肝解鬱。 4. 右頰暗瘡 — 反映肺臟、呼吸系統問題 右頰候肺,肺與體表皮毛關係密切,若肺經受風熱之邪熏蒸,蘊於肌膚即發為暗瘡。右頰暗瘡通常由於天氣轉變、空氣污染、過敏等引起,治療以疏風宣肺清熱為主。中醫治療小貼士: 多做有氧運動,避免吸煙,進食生冷及接觸致敏源。 多進食潤肺食材,如百合,枇杷等。 5. 下巴暗瘡 — 反映腎臟、內分泌問題 不少女性在生理期間或前後,因荷爾蒙變化或內分泌失調,導致皮脂增加,使下巴冒痘。因為胲候腎,而中醫對腎的理解,是其包括了泌尿系統,生殖系統,內分泌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的功能。中醫治療小貼士: 戒吃生冷,可於小腹及後腰貼暖包暖宮,改善宮寒。 月經後以四物湯補血調經,排卵期間多進桑寄生蓮子茶以益肝腎。 ↓↓↓ 中醫5招外治痘痘方法 ↓↓↓ 中醫食療調養雖有明顯療效, 以上 食療只供參考, 每個人體質及情況不同,飲用前 宜諮詢 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 或家庭醫生 。 鳴謝:註冊中醫師 李文昭(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)圖片來源:部分由受訪者提供、Photo-ac 去暗瘡印護膚3大雷區!中醫教你自製低成本消炎抗痘面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