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拆解3大刮痧迷思!刮痧工具這樣挑選!3分鐘瘦面/去水腫!傳授4大刮痧方法!
陳思儀
文: 陳思儀
發佈時間: 2020.05.08

刮痧是一種眾所周知的中醫療法,常見的頭暈身㷫、周身骨痛,都可以通過刮痧來改善。而刮痧又有瘦面去水腫的功效,因此受到許多女性的青睞。但講起刮痧,許多人又覺得無從下手,如何幫自己刮痧?刮痧應選擇什麼工具?應該刮到什麼程度?刮哪些地方才有效呢?下文由中醫師為你一一拆解。

 

Q1. 如何選擇刮痧工具?

現時市面上的刮痧工具材質有牛角、金屬、玉石等等,並且外形各異。究竟各種刮痧板有何區別,大家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刮痧板呢?首先,刮痧板必須邊緣光滑,以免在刮痧過程中損傷到皮膚。其次,刮痧板手持時必須舒適,並且重量適宜,以便於我們刮痧出力的同時,防止因刮痧而勞損雙手。以下羅列出幾種較為常用的刮痧板,以供大家參考。

牛角刮痧板:牛角刮痧板是最為常見的刮痧板之一。其材料多為水牛角。每一塊牛角刮痧板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紋理,當接觸皮膚時會帶有清涼感。

 

砭石刮痧板:一塊正宗的砭石刮痧板是由泗濱浮石製作而成。砭石板通體黑色,較為沉重。由於砭石有其特殊的表面結構,以致於在某些身體部位上無需使用潤滑劑便可刮痧,觸感亦較為舒適。但由於坊間流傳許多關於砭石的傳說,導致砭石板價格較高,也不乏偽品,因此購買時必須小心謹慎。

 

銅砭(銅制刮痧板):銅砭由純銅製成,重量最為沉重,但正因其重量較重,所以出痧較快較多,但相對其他刮痧板,以銅砭刮痧疼痛感也相對較強,比較適合需要強刺激治療的人群。

 

Q2. 如何刮痧?

所謂刮痧,就是在體表的特定部位,以工具刮拭,使皮膚表面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,從而調節身體整體功能的治療方法。現代醫學認為,出痧的過程是體表血管擴張或毛細管破裂,血液外溢,皮膚局部出現瘀血瘀斑的現像。臨床上,醫師會通過出痧的顏色或形態,從而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。一般來說,痧色鮮紅,痧粒分散表示病程較短、病情較輕;若痧色暗紅或青黑,痧粒密集甚至成團,代表病情重、病程長。

刮痧的手法有很多種,如在家中自行刮痧,可使用較為簡單的面刮法角刮法。另外,刮痧時需要潤滑皮膚,可使用一般的的潤膚露,精油,活絡油等等,只要不過敏即可。

面刮法:

用刮痧板的寬面進行刮拭,刮板與皮膚呈45度,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,切忌來回刮拭,適用於身體較平坦部位,如頸背部,大腿、小腿等。

角刮法:

用刮痧板的角部進行刮拭,刮板與皮膚呈45度,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,切忌來回刮拭,適用於骨骼凸起處或肌肉較薄處,如眼眶,下巴等。

 

Q3. 刮痧有哪些禁忌?

儘管刮痧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治療方式,但並不是完全適用於所有人。以下是不適宜刮痧的人群。

  • 孕婦
  • 年老體虛者(尤其是瘦弱老人)
  • 一歲以下孩童
  • 出現傷口愈合困難症狀的糖尿病患者
  • 嚴重靜脈曲張患者
  • 凝血功能障礙者
  • 表皮存在傷口或皮膚病患者

另外,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人群,或肝功能不全而導致凝血功能低下的患者,必須經由醫師診斷後方可進行刮痧。

 

女中醫傳授4大常用刮痧方法

頭痛

先使用角刮法,刮拭攢竹至太陽20~30次,再沿太陽至角孫再往風池刮拭20~30次;再以面刮法,從風池順肩頸部至肩峰處刮拭20~30次。

注意:頭面部不追求大量出痧,手法宜以輕柔為度,雙側肩頸部可刮至出痧。

 

感冒

面刮法,由風池起,順脊柱兩側向下刮拭至出痧。再由頸部起,向雙側肩部刮拭至出痧。

 

下肢水腫

以足跟為起點,以面刮法,次序依次為小腿後側、內側、外側,由下至上刮拭30次。

注意:下肢肌肉較豐厚,用力可稍大,但不刻意追求出痧。以深層、緩慢、連續向上刮拭為佳。

 

瘦面

角刮法,由下巴開始,沿下頜骨向斜上方刮拭30次。再由耳垂下硬骨處起,向鎖骨方向刮拭30次。再以刮痧板一角點按咬肌處至有酸脹感。

 

雖然中醫療法有明顯療效,以上方法只供參考,每個人體質及情況不同,若有任何不適,宜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或家庭醫生

 

鳴謝:註冊中醫師 李文昭(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)

圖片來源:部分由受訪者提供;Photo-ac

Chloe
Chloe
普拉提新手,獨處更加舒心的韓劇中毒者&書迷!不惜花大錢鑽研低敏高效的護膚品,貪靚卻有著「極難搞」肌膚。

最高瀏覽